德國美學家康德說:「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。」

 

美真正關心的,其實是心靈,而不是感官。
真正的美,不會耽溺在感官本身。也許大家不太容易瞭解這個結論,所以我必須做更多一點的解釋。德國有一位影響後世非常重要的美學家,就是康德。他對美,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,他說:「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。」「無目的」這三個字不是很容易理解;康德的意思是說,美裡面有一種快樂,可是它不是功能性的,也不是功利性的。譬如當我們很餓時要吃東西,要填飽肚子,他認為這個時候的味覺,就不會是美的味覺。可是如果我現在已經吃飽了,正要品嘗一道很美的料理、要品茶或品酒……注意哦,我用到「品」這個字,品這個字與味覺有關,可是比味覺的層次來得高一點,就是不以吃飽為目的。
康德認為,所有有目的性的事情裡都很難有美。
人與人的相處也是如此,他認為當你只是將一個人當成利用工具的時候,你很難去發現他的美;可是如果把對方視為一個獨立存在的生命,你從旁欣賞時,他就有美的可能性。康德提醒了我們,日常生活裡如果目的性太強,對所有事物都考量其目的時,我們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,我們會說:「去看夕陽?看夕陽的美對我們現實生活有什麼幫助?我可以吃飽嗎?我可以賺到錢嗎?」如果這樣做考量,夕陽的美一定不會存在。
談到這裡,我想大家可以瞭解到,康德對於近代美學最大的影響,是他在理智的美學上,清楚地將「快感」跟「美感」區分開來。他告訴我們:所有的快感只是刺激你的官能、你的器官,可以稱為過癮,這種快感並不等於美感。
美感為什麼與快感不同?因為美感不停留在器官本身的刺激狀態,而是一種心靈的狀態。

我們被充滿的不是器官,而是心靈狀態。
好比你參加一場音樂會,觀賞一場舞蹈表演,你覺得你的心靈被充滿了,這種狀態是麻辣火鍋這種刺激感官的物品所達不到的。大家可以注意一下,無論吃下再好的食物,無論在幾種感官上怎麼去刺激,譬如說皮膚上觸覺的刺激,我們其實不太容易有那種熱淚盈眶的感覺。
熱淚盈眶,並不是哭,特別注意一下,我們講的熱淚盈眶,是有一種喜悅的飽滿在裡面。
你們經驗過這般的感覺嗎?
有時候你忍不住喜極而泣,就是生命裡面感覺到最溫暖最美好事物的時候,你會忍不住想要哭,但這跟平常悲哀的哭,完全不同。就像讀到一首好詩、聽到一曲好音樂時,我們會流下滿足的淚水,我們整個的心靈被充滿了,此時,才是美感。
所以近代美學領域當中,首先需要釐清的,可能就是「快感不同於美感」。這兩者區分開來後,我們才會發現,美感是一個更高的精神層次的活動,快感則停留於身體表面的刺激。

摘錄自 蔣勳《美的覺醒‧身心中的五感平衡》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生活中充斥著太多不太美的人事物

所以我珍惜著每次可以和美相遇的機會

一次愉快的約會

一片美麗的景色

一部感人的電影

美沒有任何範圍

只要任何人事物讓你覺得觸動你的心

我想那就是美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tand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